近日,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汤河口镇中心小学、宝山镇中心小学联合开展了“双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深度应用东信同邦智慧教学终端及融合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实现区域教研水平和教学力量的稳步提升。
自2018年怀柔区开始规划建设“双师课堂”,东信同邦智慧教室已走进怀柔区34所学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此次“双师课堂”观摩活动以《操场上》一课拉开序幕。课堂上,怀柔三小的邵老师以“操场”为主线层层递进,学生们积极参与,沉浸其中。这节生动有趣的课堂,通过东信同邦智慧教学终端的远程互动功能,同步传递至时空另一边的教室,汤河口镇中心小学、宝山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通过教室内的大屏,与怀柔三小的同学们异地互动,开启沉浸式“面对面”远程互动体验。
在识字环节,汤河口镇中心小学的陈老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创新多种识字方法,调动3所小学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课堂上老师讲台全景、学生全景、学生特写、板书、课件画面自动导播切换,课堂精彩不错过。在展评汉字环节,宝山镇中心小学的李老师一键开启东信同邦智慧教学终端的高拍仪,汉字一撇一捺都清晰投射在大屏上。学生作品同步呈现在其他两所学校的大屏上,由汤河口镇中心小学和怀柔三小的学生进行点评。
在教科研中心教研员潘老师的组织下,怀柔区多所小学的教师和教研员通过东信同邦融合平台的区级资源平台,参与了此次“双师课堂”线上教研活动。
“双师课堂”的每一帧内容在东信同邦全自动录播系统记录下,通过资源平台一比一呈现在怀柔区各校教师和教研员面前,打造沉浸式教研体验。教师们隔屏交流,共讨教研,纷纷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实时评论。
怀柔二小的吴老师在线点评到:“写完汉字之后进行评价,评价有方法指导,评价后让孩子按照评价的要求再次书写,做到了教、学、评三位一体,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怀柔喇叭沟门小学的刘老师点评到:“充足的写字时间,保证描红、评价、修改、练习等环节扎实,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非常好。”同时,通过东信同邦融合平台线上教研过程中,支持个体发言和集体研讨,怀柔区多位观摩教师和教研员申请线上发言,积极加入研讨中,让网络教研互动与线下教研交流同样直观。
怀柔区第一小学的孙老师点评到:“整堂课能看出来目标准、过程实、方法活、效果显,让我们领略了借助高科技实现线上线下共振的高效课堂,更好的诠释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与共赢。”
随后,怀柔区教科研中心教研员于老师、怀柔三小罗老师、桥梓小学于老师分别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活动设计效果、教学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与诊断。东信同邦融合平台自动记录整个研讨过程、研讨成果、教研评价,教研活动的所有数据和资源支持回看、一键分享,方便教师回顾。
一节课在经过反复打磨和
教研员把关之后,在东信同邦融合平台沉淀下来的教研资源不仅仅包含教案、课件,还包含打磨过程的课例资源、教学问题诊断、教研员点评、教师个人反思等,最终形成区域和学校的教研优质资源库,稳步提升怀柔区区域教研能力。怀柔区“双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获得了市教委信息化处处长张宪国的认可。张处长肯定了怀柔区“双师课堂”做出的积极探索,同时希望怀柔区能够充分利用教学、教研和信息化的紧密融合,做好经验成果的总结梳理,逐渐形成区域双师模式,使更多师生受益。东信同邦智慧教学终端和融合平台的无缝连接,为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全流程搭建了一体化网络环境。教师将不用再到教室内观评课,教师的数量也不再受场地限制,全区域的相同学科教师和教研员均可同时在线观评课,常态化开展大规模区域教研。疫情之下,东信同邦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空间,为线上云教研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搭建教育教学均衡共享的平台。未来,东信同邦将继续以科技之力,助力各大学校教学力量和教研水平双提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 |